学苑教育
主办单位:学苑新报社
国际刊号:1674-179X
国内刊号:13-1386/G4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43398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

      内容摘要: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,其主要内容是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、“教学做合一”。学习探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、建设学习型社会,加强社区教育,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理论影响。
      关键词:生活教育,教学改革,学习型社会,社区教育
  一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
  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确立是陶行知苦苦研究中西文化,在自身几十年教育实践中逐步认识中国社会的现状,并屡遭“碰壁”之后寻找教育之出路的结果。
  (一)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对陶行知的影响
 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思想家、教育家。王阳明从“心即理”出发,把内心修养作为教育根本问题,提出“存心”、“尽心”、“明心”。他认为,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工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“致良知”和“知行合一”在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中是密不可分的。陶行知自小接受儒学熏陶,对中国传统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,陶行知醉心于对王阳明学说的研究,深受他的影响,并指出中国的出路就在于教育:“人民贫,非教育莫之高之;人民愚,非教育莫之智之;党见,非教育不除;精忠,非教育不出;教育良,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,真领袖不期出而出,而多数之横暴,亦消于无形。”[1](P.15)
  (二)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陶行知的影响
 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、教育学家,他的“教育即生活”、“学校即社会”对陶行知的思想产生过极大的影响。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理论视为教育救国的极其宝贵的思想武器,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条件下,“教育即生活”、“学校即社会”——把生活从属于教育,把社会缩小进学校的理论是没有出路的。陶行知说“我把他翻了半个筋斗,改为生活即教育”[2](P36)。他认为,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,用生活来教育,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。人们要健康的生活,就需有健康的教育;过劳动的生活,就有劳动的教育;过科学的生活,就有科学的教育;过艺术的生活,就有艺术的教育。所以说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,“也就是为生活而教育”。由此,陶行知完成了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改造,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。
  二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
  (一)生活即教育
  “生活即教育”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。对此,陶行知有精辟的阐述:“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,生活所自营:生活所必须的教育。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。生活无时不变,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:‘生活即教育’。”[3](P246)在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。首先,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,即指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同。其次,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,即过什么样的生活,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。当生活有了变化,教育也要随之改变,当生活向前发展时,教育也应随之不断发展。第三,教育对生活的能动性。虽然生活对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,但教育对生活同样具有能动作用,教育可以改变生活,生活会因为教育而发生变化。
  (二)社会即学校
  “社会即学校”是‘生活即教育”的延伸。陶行知认为既然“生活即教育”,那么“到处是生活,即到处是教育;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,亦即教育之场所。因此,我们又可以说:‘社会即学校’。”[3](P246)“社会即学校”教育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传统教育观念,从而形成了社会为学校,学校与生活混然为一体的崭新概念。另一方面,陶行知并非主张取消学校,而是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,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,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,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,即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办学校。他说:“不运用社会的力量,便是无能的教育,不了解社会的需求,便是盲目的教育”[1](P252)。总之,不管是社会学校化还是学校社会化,都是主张教育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,离开具体的社会生活的需要。
  (三)教学做合一
  “教学做合一”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一,是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等原则的实施。其主要涵义是指:“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,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。教法、学法、做法是应当合一的。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:事怎样做就怎样学;怎样学就怎样教;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。”[4](P91)这里的“‘做’含有行动、思想、新价值之产生三种特性,由行动而产生思想,由思想产生新价值,这就是创造过程。”[4](P651)陶行知“教学做合一”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要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践,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“行一知一行”的认识论哲学。
  三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
  (一)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借鉴作用
  陶行知的“教学做合一”的教学方法理论,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,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“应试教育”的束缚,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。教师为“考”而教,学生为“考”而学。为了考出好成绩,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,忽视了德、体、美和生产劳动教育,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。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。所以,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,借鉴“教学做合一”的教学方法,淡化个人成绩,强调团体精神,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,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,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。
  (二)生活教育理论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
  在传统社会中,学校是学校,社会是社会。学校被称为“象牙塔”,只属于社会中的少数人,与社会隔绝。在今天提倡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,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堵“围墙”一定要打破。要让学校内外的人沟通起来,互相学习,互惠双赢,农夫可以向教授请教学问,教授也可以向农夫借鉴经验。这样一来,学校变得亲民亲物,社会变得求知求真。整个社会变成一所大学校。在这所伟大的“学校”里,“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,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,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,都是学问,都是本领”,大众因此可以“增加自己的知识,自己的力量,自己的信仰”[5](P247)。这样的社会所造就的人,不论贫富贵贱,既有才识,又有技能;既能劳动又会思考;既生活合理,又精神丰富。现代国家倡导民主、平等,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,使学校面向社会生活,面向人民大众,把学校和社会联成一体,把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都当作教育的场所,既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,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前进的方向。
  (三)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
  社区教育是“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,是一种新兴的事物,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。”[6](P27)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有目的、有计划的生活教育。陶行知指出,与“生活即教育”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,即学校。教育与生活沟通起来,联系起来,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。按照生活教育理论来理解,社区教育的使命在于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,用先进的知识改造相对落后的生活,用积极的教育取代消极的被动的教育,从而促进人在变动的社会中不断的自新,顺应时代的潮流,通过个人的提高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

其实,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教育还被定义在成人教育的范围内,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,社区教育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实行地方自治的管理。各地区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、技术结构的特点,从实际出发,制定适应本地区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提高办学效益。同时,社区学校的管理者在人、财、物的管理上拥有的更大的自主权,社区一般不予干涉或者掣肘;学校拥有一定的教材选择、师资考核、制定教学计划等方面的自主权,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。
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,并且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。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而且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,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学苑教育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学苑教育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